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開始…

克萊恩的歷史是在巨大的歷史洪流中由永恆之人、帕蘭薩斯阿斯特紐斯記錄的……。這些書籍被保存在帕蘭薩斯大圖書館裡並對所有人開放。

帕蘭薩斯城的阿斯特紐斯坐在大圖書館中的書房,依舊用著同樣清晰、鐵劃銀勾的筆跡記述著歷史;從諸神踏入這世界的第一天開始,一直到這本鉅作永遠閣上的那一天,這筆跡都從來沒有任何的更改。

阿斯特紐斯被稱為不受時光影響之人。傳說中他是第一個踏上克萊恩的人,也會是最後一個離開克萊思的人。

他記錄著所有逝去的歷史。他知道在過去現世發生的一切。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聯晚] 小校不死! 生態、創意拚活路

【聯合晚報╱記者肇瑩如、謝恩得、何炯榮、張柏東/連線報導】
2007.10.07 03:11 pm

近2年來被裁廢的小學近百所,有些被荒煙蔓草淹沒,有些成為地方上管理與治安盲點,但也有些學校在地方政府用心經營下,浴火重生,成功轉型。

→澎湖員貝國小:打造全國第一座「創意島」

澎湖縣很多離島小學被廢,縣政府的「離島國小廢校校舍轉型再利用計畫」,將白沙鄉員貝國小廢棄校舍提供給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成立「北教大澎湖創意中心」駐島創作,下一步是整建廢棄的白沙鄉離島大倉國小校舍,做為島上遊客服務中心,也可能發展成會議型度假村或冬夏令營活動舉辦地點。

「北教大澎湖創意中心」由北教大藝術系師生長期進駐校舍內創作陶藝、琉璃及澎湖風格的藝術品,遊客也可花一、二百材料費,DIY自己專屬的陶藝與琉璃藝品;創意中心同時協助澎湖業者開發創意包裝及商品,未來計劃建構數位媒體設計與工藝創作工作室,推出「藝術long stay 」遊程,吸引遊客登島欣賞自然美景與藝術遊程,打造澎湖成為全國第一座同時具有觀光與學術特色的「創意島」。

→嘉義仁光國小:變身森林教育中心

嘉義縣已有25所偏遠地區小學關閉,縣府推動校園活化計畫,目前有9處定案,包括仁光國小做為森林教育中心。

嘉義縣最早活化啟用的是3年前中埔鄉山區的石←國小改為露營區,已舉辦過數十場大大小小的露營活動;曾是全國最「高」學府的阿里山鄉香林國中海拔約 2200公尺,去年2月改為「國家高地訓練中心」,去年亞運前已有一批選手前往,2008年奧運及2009世運期間還有更多選手將前往備戰。

風景優美的竹崎鄉仁光國小,位在阿里山森林火車水社寮站旁,海拔約1186公尺,學校四周是天皇山、篤鼻山、青圍山、知鳥山等組成的「四大天王山」,自然景觀和動植物資源豐富。「水社寮森林教育中心」將以廢校的仁光校區為主體,結合阿里山森林鐵路、四天王山步道、蝙蝠生態教育解說站、山中精靈館等規劃為自然教學場所。

→彰化新街國小:全國首創住宿型少年學園

芳苑鄉新街國小已廢校4年,校園內荒煙蔓草,日前彰化地方法院為不喜歡念書的少年爭取設立住宿型的少年學園,新街國小被相中,估計整建經費約需400萬元。彰化地院觀護人室主任林汀耀說,少年學園初期將安置男、女中輟生各20名,除輔導他們完成學業,最主要是依個人興趣,提供才藝訓練,讓不喜歡念書的小孩能學得一技之長。

→花蓮安通國小:阿美族老人學習天堂

玉里鎮安通國小廢校後改為松年大學秀姑巒分校,77歲的校長莊阿隆是退休老師,他見部落人口外流嚴重,決定為剩下來的老人辦個學校,目前已有學生63人,最年輕的是59歲的莊雅橘,最年長的是81歲林修生。除寒暑假之外,每天上午7時40分至下午4時10分上課,課程內容有社會新知、母語、英語、電腦、木雕、編織等。老人們對上課興趣濃厚,學起英文也有板有眼,每天上課妙趣橫生,校方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成果展,常吸引外地遊客。

【2007/10/07 聯合晚報】

[聯晚] 10月查班 「小」學「剉著等」

【聯合晚報╱記者謝玲玉、吳淑玲、謝進盛/連線報導】
2007.10.07 03:11 pm

又到了10月查班的緊張時期,擔心被裁撤的各地「小」學無不「剉著等」。為求生存,有些小校發展出策略聯盟,效果不錯,尤其台南縣位於山區的南化鄉瑞峰國小,和位於海邊漁村的北門鄉雙春國小,兩校的「山盟海誓」不但讓兩所迷你小學免於被廢,還因推展生態實驗打出名氣,值得其他「小」學借鏡。

雙春國小去年和今年兩度經歷裁併校危機,學生數一直在廢校門檻上下打轉,但在發展特色有成下逃過廢校命運。今年更在教育部閒置空間利用及特色小校評鑑中獲列甲等,為永續環保生態小學打上一劑強心針。

雙春國小利用地利之便,將學校附近海濱紅樹林保護區及沙灘做為教室的延伸,培養學生科學與生態教育能力,目前人人都是小小解說員。校方也結合在地特色的虱目魚養殖與風力發電,將校園永續經營經費用於擴充生態池功能,生態池附設風車發電,電力用來啟動抽水馬達,豪雨來時生態池就發揮蓄洪功能。

今年起生態池變成了魚塭,池旁增設的風車帶動水車打氧,幫助虱目魚在酷熱的夏季順利成長,小朋友今年春天首度體驗放養魚苗之後,下課總是迫不及待到池邊觀察魚兒生態,儼然成為小小漁民。這整套計畫也獲得環保署96年度環保有功學校優等獎,是台南縣唯一獲獎的學校。

校長呂隆益說,雙春已成為環保科技實驗和實踐園區,除了生態池結合省能風力汲水風車外,還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綠色圍籬,營造學校成為省能、零汙染的綠校園,未來還將發展環保教育及遊學路線,建立小校特色。

另外,人數只有30多人的南縣瑞峰國小因為距鄰近村落路程遙遠,去年獲縣府專案保留,成為全縣人數最少的小學,今年新生仍只有個位數。但學校連年拿下創意教學大獎,今年還一舉拿下全國創意教學獎1件特優、2件優等,並首度獲創意遊學經營獎特優,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2007/10/07 聯合晚報】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PChome] 巴基斯坦大和解 總統與流亡前總理達成協議

2007-10-05 06:05/法新社伊斯蘭馬巴德四日電

巴基斯坦政府與前總理碧娜芝‧布托的政黨表示,流亡國外的布托和巴國總統穆夏拉夫今天就全國和解協議達成共識,這將為雙方分享權力鋪路。

根據這項協議,政府將特赦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九年間在巴基斯坦任職的政治人物,實際上將洗刷反對派領袖布托被控的貪汙罪名。她因這些罪名而在八年前不得不出國流亡。

這項協議將讓身為美國堅強盟友的穆夏拉夫壓力稍減。巴基斯坦國會兩院和四個省議會六日即將選出下任總統,而布托早先曾揚言,將要她所屬巴基斯坦人民黨的議員退出國會,讓總統選舉失去公信力。

雙方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和英國的倫敦進行了一天的熱烈談判後,終於獲得共識。曾兩度擔任總理的布托目前在倫敦,她和人民黨的重要成員在當地舉行了會談。

穆夏拉夫的親信鐵道部長拉希德表示:「他們已就協議草案獲致共識,總統將在明天發布。布托已表示同意。」 布托曾誓言將在十月十八日返回巴基斯坦。這將是她第二次回國重新投入政壇,她在一九八零年代也曾遭軍事獨裁者吉亞哈克驅逐出境。

穆夏拉夫可望在六日的選舉勝選連任,但能在明年初的大選前與布托達成協議,仍可望由她的支持獲利。

他曾表示,若連任總統,將在十一月十五日前辭去軍方首長的職位。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經濟] 凱雷買大眾銀 國內聯貸120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7.10.04 03:36 am

三大私募股權基金併購國內銀行融資案,傳出中央銀行希望私募基金併購資金能儘量從國外進來,聯貸銀行也多要求國內貸款部分不逾總貸款額度六成,目前凱雷併購大眾銀案聯貸金額已大致敲定120億元左右,利率在4%以上,參貸銀行包括兆豐銀和合庫等。

據了解,凱雷案由於資金必須在本月底前進入,因此將先由兆豐銀及合庫提供120億元的過渡性融資(Bridge Loan),時間約二、三個月,之後再由聯貸銀行提供金額相同的融資額度,包括土銀、合庫等大型行庫都會參貸。

隆力集團併購安泰銀行、凱雷併購大眾銀及美國SAC併購萬泰銀等三大私募基金併購國內銀行案,在入股事宜大致底定後,也陸續在市場洽談融資,銀行主管昨(3)日指出,最近銀行業者接獲訊息指出,央行對於私募基金併購資金來源,較傾向儘量從國外帶進來。

當初新橋資本投資台新金時,央行希望新橋的資金儘量在國內借,以消化國內多餘的資金,但最近對於幾家私募基金併購國銀案,央行似乎又有不同想法。

金管會高層表示,央行基於貨幣政策考量,會因市場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的政策考量。當然私募基金也可以從國外融資後再匯入,但因最近次級房貸市場問題,國外融資也有其難度,因此,如果有需要主管機關協助之處,可以多來溝通。

除了次級房貸問題外,跟海外市場比起來,台灣市場利率較低,這也是私募基金考量的重點之一。

銀行主管則指出,站在銀行立場,也希望私募基金能多出點錢,融資比率最好不要高於六成。以最近大致底定的凱雷併購大眾銀融資案為例,215億元併購金額,如果融資金額是120億元,融資比率就未逾六成。

在利率方面,據了解,凱雷併購大眾銀向國內融資部分的加碼利率大約是20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約在4%以上。

至於較早宣布併購的隆力集團併購安泰銀案,銀行主管說,目前因大股東間對不良債權等問題還未敲定,因此融資案還無法底定。

【2007/10/04 經濟日報】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多維] 緬甸一號軍頭丹瑞親下開槍令﹐二號軍頭反對鎮壓

DWNEWS.COM-- 2007年10月3日3:38:5(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仰光的外交消息來源說﹐上周一些士兵在仰光和曼德勒面對示威者時﹐違抗上級軍官的命令﹐拒絕向僧侶開槍。據報道﹐當地幾名救援工作者親眼看見﹐有士兵拒絕服從指揮官的開槍命令。(chinesenewsnet.com)

軍方消息來源告訴《亞洲時報在線》﹐緬甸頭號人物丹瑞親自向當地指揮官﹐下達向示威人群開槍的命令。他說﹐“兩名主要指揮官告訴他們的下屬﹐是(丹瑞)大將本人直接命令攻擊。”這種格殺勿論的政策﹐為軍政權帶來負面的影響﹐包括西方和東盟在內的國際社會發出強烈譴責。(chinesenewsnet.com)

聯合國駐緬甸特使甘巴裡(Ibrahim Gambari)﹐已會見了被拘押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一些報道稱﹐甘巴裡還迫切想會見丹瑞和貌埃兩人﹐但他們委婉拒絕了聯合國特使的要求﹔分析家推測說﹐這可能是因為兩人對于如何善後的問題上存在分歧。(編注﹕甘巴裡剛于10月2日與丹瑞會晤﹐但拒絕透露商討內容。)(chinesenewsnet.com)

士兵拒絕服從命令向僧侶開槍一事﹐令人猜測部分軍人的服從性或已動搖﹐甚至有人猜測這些軍人有可能倒戈﹐加入街頭示威者的行列。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有未經證實的報道說﹐丹瑞的妻子和一個女兒以及他的商業助手已于上周飛到新加坡﹐然後到達阿聯酋的迪拜)。(chinesenewsnet.com)

居于泰國清邁的緬甸分析家溫明(Win Min)說﹕“如果當前的鎮壓行動導致更多的流血事件﹐緬甸40萬大軍的內部出現嘩變﹐顯然是有可能的。就像示威者一樣﹐基層士兵的家屬同樣飽受糧食和燃料價格上漲之害﹐但高級軍官卻變得越來越富有。”(chinesenewsnet.com)

一些外交官說﹐緬甸的軍事指揮系統﹐確已出現顯著的崩潰跡象。在9月20日﹐負責封鎖昂山素季住所的一支安全部隊﹐准許游行的僧侶通過﹑在她的住所前祈禱。部隊准許僧侶這麼做的原因未明﹐但國際媒體都廣泛注意到這一點。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天﹐另一群僧侶要求經過昂山素的住所時﹐遭到另一支人數更多的安全部隊拒絕。(chinesenewsnet.com)

上周六(9月29日)﹐貌埃親自控制仰光市的安全行動。據報道﹐在他安排下﹐把守“大學路”(昂山素姬的住所和軟禁地點)出入口的士兵﹐僅獲配備劣質的槍械。(chinesenewsnet.com)

丹瑞和貌埃兩人之間的表面分歧﹐是否會演變成全面的分裂﹐現在還說不定。但丹瑞顯然擔心﹐軍方內部會出現類似1992年那樣的權力爭斗。他當年就是藉此上臺的。(chinesenewsnet.com)

至于貌埃﹐則顯然反對借助民兵組織控制百姓﹐認為這有損軍方的威信。“聯邦鞏固和發展協會”是這類組織的表表者﹐其穿便裝的成員使用原始武器﹐殘酷地攻擊和拘留抗議者。這個組織是由丹瑞在1993年建立﹐意在創造一種基層民事組織支持軍方的假象。他過去一直利用這個組織﹐鎮壓政治反對派。(chinesenewsnet.com)

軍事當局拘留了9月19日發起抗議的“88學運組織”關鍵成員﹐但卻弄不清誰是抗議活動的領導者。當局最近還突襲了仰光的寺廟﹐逮捕了數百名僧侶﹐似是為了找出抗議活動的領導人﹐和阻止示威活動繼續進行。(chinesenewsnet.com)

最近遭到逮捕的人﹐還包括重要的政治反對派﹑演員﹑藝術家﹑記者和作家﹐甚至知名的喜劇演員扎爾加納(Zargana)也未能幸免。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主要成員﹐近幾天也同樣被逮捕。街頭當前已經平靜下來﹐軍事當局和抗議者顯然都在重振旗鼓。但毫無疑問的是﹐一場旨在推翻軍事政權的大運動正在醞釀中。在過去幾周﹐僧侶隊伍是抗議活動的主力﹐而如今據報道以前的民主活躍人士和學生領袖正在幕後集結力量。(chinesenewsnet.com)

資深僧侶與學生最近共同組建了一個領導未來示威活動的“打擊委員會”。一位躲藏在緬甸國內某處的前學生運動領袖告訴《亞洲時報在線》說﹕“這是我們的機會﹐現在我們要緊緊抓住它。錯過了也許永遠不會有下一個。學生們會繼續支持僧人的示威。”(chinesenewsnet.com)

僧侶帶頭的和平示威持續幾周後﹐軍政權上周終于放棄克制﹑進行反擊﹐導致至少13人死亡﹐傷者無數。如今﹐主要城市仰光和曼德勒都在入黑至天亮期間實施宵禁﹐仰光駐了2萬多名士兵。士兵把守在寺廟外面﹐阻止僧侶重返街頭。根據報道﹐軍事當局警告說﹐如果僧侶無視警告﹐就格殺勿論。(chinesenewsnet.com)

直到一周前﹐僧侶們主要是抗議的問題﹐還主要是地方當局在曼德勒附近用棍棒殘酷毆打幾名僧人。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他們也加入抗議政府將燃料收費提高500%﹐要求政府降低燃料價格。(chinesenewsnet.com)

緬甸一位分析家指出﹐僧侶依賴日常布施維生﹐“他們比誰都清楚燃料和食品價格上漲對普通民眾的沖擊。他們感覺到獲得捐贈越來越困難﹐在過去兩年裡尤其困難。他們過去從四五家獲得的捐贈﹐現在要超過30家施主來提供。”(chinesenewsnet.com)

如今﹐緬甸僧侶顯然已成為政治先鋒﹐只是他們的政治訴求各不相同。有些要求全國和解﹑軍政權與政治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對話﹐有些則直接要求通過大眾抗議運動﹐推動政權更替。僧侶如此公然地扮演政治角色﹐確實不同尋常。(chinesenewsnet.com)

在軍方在曼德勒附近首次攻擊僧侶後﹐一個名叫“全緬甸僧侶聯盟”的組織出現了。它代表的是緬甸更年青﹑更激進的一群僧侶。他們敦促普通民眾“通過和平斗爭﹐將邪惡的軍事獨裁政權趕出這片土地”。(chinesenewsnet.com)

泰國東北部清邁大學的溫明說﹐“按常理來說﹐僧侶是不參與政治的﹐他們只會按傳統佛家教誨專心修煉。他們通過當前的行動表明﹐緬甸的形勢已到了讓他們忍無可忍的程度了。”(chinesenewsnet.com)

由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至今還沒有參與抗議活動。但人們知道﹐參加抗議活動的僧侶﹐都大力支持這位富有魅力的領導人。要是緬甸這場風暴能透過政治和解平息的話﹐她將會是關鍵的那把鑰匙。(chinesenewsnet.com)

人所共知﹐丹瑞與昂山素季有很大嫌隙﹐他不會願意妥協﹑與昂山素季分享權力。當前的一個變數是﹐軍政權內部是否會有另一派人站出來﹐冒險除掉他們的僵化領導人﹐以獲取政治好處。(chinesenewsnet.com)

本文作者Larry Jagan先前為英國廣播公司緬甸事務記者﹐當前是駐泰國的自由撰稿人。

[PChome] UN特使苦候三天終見丹瑞 宵禁縮短兩小時

2007-10-03 11:22/記者曾沂菱/編譯

緬甸在日前爆發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反軍政府示威抗議,並遭到血腥鎮壓。聯合國特使甘巴里早在上周六(9月29日)抵達緬甸,終於在昨天(10/2日)見到了軍政府強人丹瑞(Than Shwe)。甘巴里也在稍後飛到仰光,二度與緬甸民主領袖翁山蘇姬會面。

聯合國特使甘巴里在緬甸苦等多日,終於在2日於緬甸首都奈比多見到了軍政府領袖丹瑞,甘巴里和丹瑞以及其他緬甸軍政府高層握手拍照,並在會談中表達聯合國希望緬甸軍政府能夠停止鎮壓民主抗議活動。

會談結束之後,甘巴里出乎意料的飛回仰光,二度與遭到軟禁的民主領袖翁山蘇姬有非常短暫的會晤,隨後就離開緬甸,經由新加坡回到紐約,將向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報告這趟緬甸行的結果。

日本外務省次長藪中三十二也就攝影記者長井健司遇害一事,結束與緬甸當局的對話,有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可能會因此考慮要裁減對緬甸的人道援助。

此外,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也在歐盟國家的促使之下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歐盟提出的譴責緬甸決議案。

對於緬甸無情鎮壓,在泰國邊界城市美索的緬甸難民最能感同身受,並在2日發起了一場燭光祈禱活動。流亡海外的難民莫不希望有朝一日能看見民主與自由重回緬甸。

流亡泰國的緬甸教師巴丹溫說:「希望緬甸能夠重現民主,我們在這裡祈禱和平重現,這幾天有許多僧侶和民眾遭到虐殺,我們為死者禱告。」為了防止有暴動發生,泰國警方要求集會不得超過20分鐘。

在緬甸的最新情勢方面,仰光街頭已經逐漸平靜,軍政府2日也宣佈宵禁時間縮短兩小時,不過由於緬甸軍政府嚴加控管境內所有的對外通訊,所有血腥鎮壓的真相和軍政府高層的決定外界都看不見。

[PChome] UN特使再密會翁山蘇姬

2007-10-03 00:44/張家齊

過去幾天,接連傳出緬甸軍政府虐殺抗議僧侶,今天國際人權團體公佈一段畫面,拍到被捕僧侶全身是傷,變成浮屍,僧侶遭到虐待殘殺,鐵證如山,由於擔心自己遭到清算,據了解,緬甸已經爆發逃難潮,不過軍政府今天也透過聯合國的場合,向國際發聲,說明出面鎮壓的正當性,晚間最新的消息是,聯合國特使今天第二度跟翁山蘇姬密會。

當緬甸外長那溫的座車抵達飯店時,外頭早就擠滿抗議憤怒的抗議人士,他們無法忍受軍事鎮壓、迫害僧侶,外長還睜眼說瞎話。抗議民眾:「那溫,騙子、騙子!那溫,騙子、騙子!」

因為已經算不清多少人被捕被殺,緬甸外長還在聯合國表示,血腥鎮壓,都是抗議人士的錯!緬甸外長那溫:「安全部隊人員表現了極度自制,而且有將近一個月沒介入,然而當暴徒變得沒法治又挑釁時,他們只能選擇宣佈戒嚴!」

在緬甸,現在沒了紅潮,取而代之的,是軍方作後盾的支持遊行,7萬人排排坐,表達支持軍政府的態度,彷彿要外界感受,被殺的僧侶都是自作自受。

偏偏這個網站蒐羅了一堆證據,包括僧侶被毆打致死棄屍河中,還有許多軍方虐殺迫害宗教界的鐵證,一位逃亡的情報員還說,他們趁夜到寺廟強行帶走僧侶,其實是一個個在森林中殺害,不幸的是,目前在緬甸15間規模較大的寺廟,裡頭的和尚,通通不見人影。

也難怪泰緬邊境就能看到,不得不偷渡到泰國的僧侶。緬甸逃亡僧侶:「當我第一次開始抗議時,我並不害怕,但是當問題發生後,我非常害怕,開始逃。」

他們能到的地方,是泰國高達13萬人的緬甸難民營,在此已經避難20年;而國際聲援也隨著緬甸民主被封口,越喊越大聲,甚至連大陸都受不了國際壓力。大陸大使館發言人:「大陸非常關切於緬甸的最新情況。」

聯合國特使甘巴里今天,也和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丹瑞將軍會面,但到底能改變些什麼,外界矚目。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立報] 生質能源作物種植與全球暖化

倪世傑

有鑑於歐美國家政府近些年來大力推展生質燃料,台灣當局有樣學樣,農委會自2006年推動「建立能源作物產銷體系」計畫,在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等縣為示範推廣地區,輔導栽培大豆、油菜及向日葵三種能源作物,供生質柴油製造廠使用,積極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有鑑於當前國內仍有20多萬公頃休耕田地,未來生質柴油產業在台灣的確有發展的空間。

在上週我們提到生質燃料的大量使用不僅無助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還會造成供應民眾食用糧食作物的短缺,但較不為人知的是,大量栽種生質能源作物,同樣會促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2006年元月號的《科學》(Science)期刊中,Alexander E. Farrell等6位學者在「生質酒精得將有助於達成能源與環境目標」(Ethanol Can Contribute to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Goals)一文即使仍站在支持生質酒精的立場,但也明確指出利用穀物製成的燃料酒精,其中仍包含74%至95%石化能源的投入,這是因為在煉製過程中,燃燒時含碳量最高的煤仍然是最頻繁使用的燃料。換言之,即使就表面上生質酒精可以省下些微的石化能源,但無法忽略煉製過程本身卻是消耗大量石化能源。

除二氧化碳外,造成全球暖化「元兇」尚有「沼氣」與「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 N2O)。根據「史登報告」(Stern Review),燃燒石化燃料造成大約佔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3,另外1/3可分為兩個部分,農業部門(14%)以及森林的砍伐(18%)。也就是說,因為生質能源帶來的農地擴張,對第三世界國家而言,將無可避免地造成森林過度砍伐,直接摧毀森林此一重要的吸碳庫。不僅如此,摧毀之後的林地往往流於單一生質能源作物的種植,在缺乏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下,無可避免的將使用大量的化肥與殺蟲劑,農藥會產生大量的氧化亞氮,而先前的可恢復性的生態體系也將一去不復返,這又以亞馬遜雨林為最,亞洲亦不落人後,熱帶雨林每天都被焚燬作為農地。除農藥外,種植豆科植物(像是黃豆)以及分解有機殘留物等過程也證明會排出氧化亞氮。

硝酸鹽類化肥的大量使用,同樣也會對生態體系造成不可忽視的危機。經過熱帶豪雨沖刷土壤,這些肥料往往隨著地下水、地表水匯入河川、海洋,「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UNEP)早已警告,因為硝酸鹽類化肥的排放,海洋中缺氧的死亡區域正迅速擴大中,屬於淡水的湖川生態系也因為磷、氮等化肥污染導致藻類急速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氣,導致魚類大量缺氧而死亡。

讓我們再回到全球暖化。瑞典藉的Hakan Rydin教授所進行的研究指出,在泥炭層所包含的碳相當於大氣中碳含量的40%至50%,構成泥炭層最重要的植物是一種生活在泥沼中的苔癬(bog mosses),只要空氣中的含氮量衝高,這些苔癬便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直接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這些都還只是初步的研究,因為現在對於土壤如何在大量的化肥下排放氧化亞氮的狀況還瞭解仍十分有限。即使如此,根據「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研究估計,從天然植被轉化到作物種植,土壤的碳排放量每公頃會多3公噸,只要更多的天然植被被摧毀用做耕地,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許將更雪上加霜。

支持生質能源的論者認為,推廣能源作物種植,可大幅提高農業「綠色產值」,而且具有經濟效益及市場化基礎,可創造能源、農業、環保「三贏」。但這些經濟學人,是否曾經思考過,為何當前環運界一直主張建立有機的農業生態體系,不僅在於有機,而在於多樣,利用自然界物物相剋相生的原理,促進潔淨、可再生農業的發展。單一作物種植區或許符合經濟計算上的效益,但對地力耗損、甚至反促成溫室氣體排放,完全沒「算」進去,更何況「種樹」往往才是吸碳的正途。

最後建議農委會,休耕地還是多種樹,如否,「建立能源作物產銷體系」計畫至少應在下述的限制下進行:一、國際性對土壤排碳的研究已漸次展開,該計畫應該同時進行能源作物土壤排碳調查,並定時公布調查程序與結果;二、切莫因此屬非食用級作物而放任化肥大量、超量使用;三、同時需顧及種源安全性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杜絕基因改造作物栽種。

[亞洲] 甚麼才是緬甸“袈裟革命”的本色?

撰文 羅少蘭
2007/10/02, 週二

西方傳媒稱今次緬甸民主運動為SaffronRevolution,意思是“褐黃色革命”,令讀者聯想到數年前在中亞地區爆發的一連“顏色革命”。然而,緬甸僧侶所穿的僧袍明明是褐紅色的,上街時影像是一片紅海,全球觀眾透過電視都能清楚看到,為何西方傳媒卻把它稱為“褐黃色革命”?

在美英等英語國家,僧侶所穿的服裝被泛稱為saffronrobe ,意思是褐黃色的袍,但也可理解為“袈裟”,也是西方人眼中佛教的象徵之一。西方傳媒以代表泛佛教的顏色定性這次民主運動,未知是純粹為了編輯上的方便,抑或內裏另有文章,但“褐黃色革命”或“袈裟革命”所代表的象徵意義肯定令北京看得咬牙切齒,深恐一輪以佛教為主題的“顏色革命”,將重演在中亞地區的骨牌效應,由中國大後院緬甸,燒到也是信仰佛教的後門西藏。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緬甸民運期間,高調地聲援了緬甸佛教僧侶,西藏流亡政府9月24日向全球發表達賴的談話:“我表達支持並與緬甸最近發生的爭取民主和平運動團結在一起,…並藉此機會呼籲全球熱愛自由人士,支持這類非暴力運動。”

美歐政府近月也對沉寂多時的達賴禮遇有嘉,就在緬甸民運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9月27日透露,美國總統布什將不再顧忌北京的反應,於 10月17日親自出席頒發國會金質勛章予達賴的儀式。此行動意義重大,因為布什將成為首位與達賴共同出席公開活動的在任美國總統,布什雖曾經不止一次在白宮跟達賴會晤,但全部以私人身份進行。

無獨有偶,德國總理默克爾9月23日也在總理官邸接見了達賴,成為首名接見達賴的德國總理,北京向德國提出了強烈抗議,指責默克爾損害中德關係,並宣佈取消兩項即將舉行的中德高層會議。

最早將緬甸民運及西藏問題扯上邊的是美國的CNN,9月24日當全球觀眾都在觀望緬甸軍閥會否進行武力鎮壓時,CNN一項分析中國會否插手干預的報道就曾經指出,北京除了要考慮奧運前自己的國際形象外,也會考慮緬甸民運對西藏的影響,這評論當時顯得有點奇怪,現時看來非常合理。

所謂“顏色革命”,其實是指2003至2005年間,一連串發生在前獨聯體國家的和平示威行動,期間格魯吉亞、烏克蘭及吉爾吉斯相繼爆發民主運動,成功促使政權轉移,由親俄羅斯的政府轉移到親西方的反對黨派手中,使俄羅斯後院嚴重失守。

這幾次“革命”的特點是和平非暴力,跟前蘇聯入侵捷克時爆發的“天鵝絨革命”一脈相承,而且都有鮮明的顏色作為標誌。格魯吉亞的叫“玫瑰革命”,因為該國盛產鮮花;烏克蘭的本來叫“栗子花革命”,因為栗子花是橙色的,所以後來就被稱為“橙色革命”﹔吉爾吉斯的被稱作“黃色革命”,也叫“檸檬色革命”,因為該國首都比什凱克的市花是黃色迎春花。

從表面看,“顏色革命”都是因為選舉不公而引發的,但最主要原因還是三國內政敗壞,經濟積重難返,人民期望改變,才會爆發示威,企圖推翻政府。然而,此等 “革命”爆發速度之快,影響力之廣,就令俄羅斯相信背後有外國勢力在推波助瀾,總統普京曾多次公開指責美國推動“顏色革命”,在獨聯體地區建立親美政權,挑戰俄羅斯的地區安全。

北京雖然從未就“顏色革命”作出公開評論,但從官方傳媒的言論分析,中央政府應該是認同俄羅斯的看法,認為美國在“顏色革命”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西方傳媒把緬甸民運塑造成另一次“顏色革命”,並以佛教僧侶為主題,直接挑動北京的敏銳神經,眼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日趨高調,估計北京不會掉以輕心,定會加緊控制西藏,以防僧人受緬甸影響,令“顏色革命”燒向西藏。